朱海良,奥美上海办公室最资深的创意人之一,从电影台词中摘取吉光片羽,用冷静的笔法,观察行业的变与不变,剖析众生百态。
创意人的思考,遇到跌宕精彩的电影,像现实与理想,碰撞出一场思想盛宴。
𝟙
是否我们还能想起,
为何一开始会喜欢做创意,
为何一开始会选择这个行业?
或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,
早忘了为什么出发。
当我们说,我们什么都可以做,
并不是我们真的变得更强大,
而是我们忽略了这个行业的本质。
我们做的是一门贩卖创意的生意,
却出卖我们的体力,
这看起来更像一个笑话。
从一开始我们就该明白,
离开创意,我们什么都不是。
𝟚
有个印度导演说,
你花钱买的不只是我的导演能力和工作时间,
而是我过去所有生活精华的结晶,
我喝过的每一口酒,品过的每一杯咖啡,
吃过的每一餐美食,看过的每一本书。
是的,发想创意,
绝不是在接了 Brief 的那一刻才开始。
创意来自哪里?
答案是生活。
可生活就在我们眼前,我们却只低头看着手机。
碎片化的信息里并没有多少养分,
有的也只是别人消化过一遍两遍的东西。
如果心是麻木的,
就算我们睁大眼睛,
生活也不会反馈给我们灵感。
𝟛
在三个情况下,
我们的创意注定黯然失色。
一:偷懒
假使好创意是一百米深处的水,
我们很多时候只挖到几十米就放弃了。
全世界人民的脑子都差不多,
你不花力气想到的,
不是你特别聪明,而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能想到。
二:随便
创意需要打磨,不管是概念还是执行。
是的,营销节奏变快了,
创造内容的门槛变低了,
但这些都不应该是
让「讲究」变成「将就」的借口。
其实,我们和手艺匠人没什么两样。
三:例行公事
当我们想了一个视频的创意,
为什么不能多写个帖子,
多做个 H5,多找找平台,
为什么就不能多想想
怎么去引导人们看我们的视频?
当人们看了视频,
为什么不想想怎么和他们来点互动?
𝟜
既然忙是无法避免的事,
不如想明白了忙的意义再忙。
就算结果一样,都是产出一个行货,
「忙着把活干了」和「忙着把活干好」
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。
忙着活,或忙着死,
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。
看我们身边的人在忙些什么,
能看到他对创意的态度。
重点是,态度决定一切。
𝟝
创意无法被流水线生产,
所以在我们这一行真的没有舒适区可以待。
变,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。
没有什么是不会改变的。
不断学习,
是用改变我们自己跟上世界的改变。
了解世界在发生什么,
和为什么会这么发生,
了解别人在做什么,
和为什么会这么做,
通过学习能做到这些就已经足够,
学习不是要我们成为程序员,科学达人和艺术家。
𝟞
下一次会想到更绝的想法,
下一次会遇见识货的客户,
下一次能刷屏…….
做创意的我们,都应该有两颗心,
不甘心和不死心。
好了伤疤忘了疼,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,
有人说我们是命贱,我们说这就是热情。
是的,人如果没有希望,
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?
𝟟
当你相信一个人,
他说什么都比别人更能让你相信。
同理,赢得客户的信任,
我们的创意就能赢得更多的认同。
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自嗨,
却还希望别人为我们喝彩,
这样的要求会不会太高?
要知道,能赢得信任的创意,
一定是洞察客户真正的需求,
然后用聪明的办法去解决客户商业的问题。
𝟠
我们为谁做创意?
当然是为了客户。
但说到底,谁说不是为我们自己。
想知道你的创意够不够好,
其实很简单,
就看你想不想把它分享给你亲近的人们,
会不会把它放进自己的作品集,
还有敢不敢告诉别人这是你做的。
我们可以承认,
乐在其中和被认同,
是创意给我们的最好礼物。
𝟡
如果我们不跑在客户前头,
我们终将一无是处。
如果我们不跑在同行前头,
我们也将沦为泛泛之辈。
当别人的手已经伸到我们的地盘,
我们的手该伸去哪里?
科技?数据?平台?
还是我们伸长手臂,
牢牢捂住我们的核心价值:
用创意为品牌创造美好的意义
┈┈┈┈┈┈┈┈THE END┈┈┈┈┈┈┈┈
你从这些思考中,想到什么呢?